编剧培训班
编剧培训班
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22 天后开课 去看看
剧本诊断
剧本诊断
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22 天后开课 去看看
如何分析影片
发布:2012/2/18  阅读:14482 / 作者:张会军
发布:2012/2/18  阅读:14482 / 作者:张会军

  ■作者张会军老师为前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华语编剧网转发时有删减。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影片分析》课程将会贯穿各个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这类课程表面上看非常简单,老师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影片的片段,或者是放映整部影片,然后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课程的要求进行读解、分析。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在学院的影视中心拉片室,按课程要求独立拉片,并做手法记录、感觉表达、分析笔记。但《影片分析》课程所起到的作用,在未来的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们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曾经是看必看“经典”,言必称“大师”。较多的关心这些大师的经典作品的思想,意念,内涵及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忽视了影片中这些基本的东西----------手段。
  意识---------不是学来的,要靠学习,经历,修养,积累来实现。
  手段---------是可以学来的,要靠潜心研究,分析,看片来达到。
  《影片分析》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个老师是不同的切入方法,每一个专业关注的问题又不一样。我根据我拉片的体会和教学反馈,总结出如下问题,并提出讨论,供同学们在影片分析中参考。

  一  主题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zui大特点就是用一件zui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 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 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 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 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中外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 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 、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的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和回味?
  5) 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 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 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的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 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上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 影片中你认为zui优秀的,zui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象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zui感兴趣的东西?
  10} 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zui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  结构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这一点,甚至,根本不被关注。
  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zui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1) 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安排在一起,zui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
  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那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一起,往往在影片的zui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1)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2)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的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为重要。
  (2) 情节结构分析:
  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zui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zui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三  人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中,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 :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 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就是------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就是--------演员 + 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就是-------人物。
  2 :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景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 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的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妆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 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地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
  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重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情进行描写,即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地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 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 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 :分析人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
  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巧(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 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的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 :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 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划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入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逆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俩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完整内容需登录后阅读,请先[登录],非会员请先[免费注册]
顶啦 16   踩啦 1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2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插入表情
验证码:今天是4月几日?(提示:26号)
      *
返回顶部